十年級花蓮社會服務紀實
文/方雅慧 圖/方雅慧、豐裡國小黃致翔主任、張言顥、五味屋
16歲的這一天-
在花蓮豐裡的第二周,轉念,以在地高中生的心服務
海聲十年級同學社會服務駐地的第十二天,終於迎來了和豐裡國小全校師生見面會的時刻。在周二早上八點固定的學校宣導時間,隨著廣播聲的預告,國小的孩子們班級陸續整隊進入禮堂。當所有班級都就位後,全校師生約莫只在禮堂前半部,海聲的同學進入禮堂後,沿著門口站成一列,迎向50位孩子。
在黃主任提到我們是這段時間借宿在學校的海聲華德福高中之後,同學分別從 「我從哪裡來,帶出自己所在的家鄉?」同學們的家鄉從西海岸的台北、台中、彰化高雄,還有香港,這段時間在東海岸的生活,享受到的是和天空的距離感覺更近。有感於不論來自哪裡,我們都在台灣這塊土地,第一首獻唱的歌曲-《台灣》。接著以合唱《小手拉大手》,用歌聲傳達同學們伸出哥哥姊姊的大手,連結孩子們的心意。
我們也利用這個機會,認識了一下現場六年級學生,並分享我們初到豐裡時顧瑜君老師和我們分享的故事,「花蓮的孩子,國小國中之後,就得到外地去念書,求學成為不斷離鄉的旅程。」帶著我們在這兩周領受到的好山好水,和在地感受的純樸與善意,想和孩子們獻上我們的祝福,期許同學們珍惜此刻在國小的在地學習,好好認識地方風土的學習,帶著故鄉的養份前進,追求夢想,也和所在的家鄉連結。
《風箏》歌聲一起,豐裡的孩子也開始陸續加入他們的歌聲,逐漸匯流成為共鳴的「一」。接著是豐裡孩子出題,給海聲大哥哥姊姊接招。除了事前五年級班級準備幾個問題題庫之外,還有現場刺激的即席提問回答。
"早餐都吃什麼?"
接招的女孩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利用廚房自己煮三餐,包含水餃、蔥油餅、油蔥麵⋯等。
"在這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被指名回答的男孩,感性地望著孩子們說,最深刻的事,是看到在場的各位同學(每天高中生早晨盥洗時間,幾位習慣早到學校的孩子,會樓下往二樓張望,跟哥哥姐姐打招呼與觀望。)
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這裡的幾十天,好幾次半夜被突然而來的有感地震驚醒,在台中從沒體驗過如此頻繁又劇烈的地震。另一位的分享,讓在場的孩子的嘴角突然泛起驚喜的笑容。這種已經把地震如同三餐的日常,孩子們反而常表現得更為鎮定。
“華德福學校是什麼?不用手機啊?”
被六年級男孩指定回答、最高的男孩說:華德福教育是更接近自然的教育方式,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自然之中。我們不使用手機,因為會影響我們上課的專注力。
十年級同學們,在顧瑜君老師分享五味屋理念,與五味屋幾位師傅實習工作過程中,對於在地學童和居民處境有更多的看見,也更理解五味屋企圖翻轉偏鄉困境的努力。一早同學們,在阿公ㄟ厝的整理清潔工作,從捲起袖子,分組緊密協力合作,展現出隊以來最高效合作的能量,全班利用半天時間便完成了空間的清理和基礎清潔,下午午休後,再度回到五味屋三處據點接續服務。
晚上的秘密基地與五味屋小孩互動時段,相比第一天,小孩更習慣現場有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彼此之間的關係和距離也越來越近,除了互相打鬧、說笑話、玩樂高之外,也可以一起練習數學計算。晚餐時間孩子也拉著哥哥姊姊的手一起去盛飯,穿插的圍坐在餐桌旁享用晚餐。飯後也一起在小雨中打籃球,一起用熱血運動結束了多次相遇的一天。
兩周駐地豐裡,同學們從工作和生活節奏中慢慢地落地,進出在學校和課後的空間,自然而然地與當地的孩子的關係交織。這些點點滴滴單純真誠的遇見,似乎有些轉化一些同學「過路人」的心態,主動捲起衣袖,挺起了腰桿,扛下機構眼前交付給同學們的服務任務。
海聲的學生跟豐裡國小的學生在晨會時間交流,圖為十年級學生唱「台灣」分享給他們( 圖/豐裡國小黃致翔主任)
十年級師生和阿德老師一起唸詩與帶哈雷路亞後,同學們分組協力合作,用半天時間順利地整理空間,也在隔天完成清運。藉由祝禱詩帶出的敬虔的心,支持清潔行動為空間注入淨化的力量。未來,這個空間將修建為外地青年駐地的空間。(圖/張言顥)
國小內拔河隊的教練與學生在課後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訓練方式(圖/張言顥)
十年級學生在課後到五味屋營運的秘密基地(給當地學生課後寫作業與學習才藝的空間)與孩子們交流。(圖/方雅慧)
秘密基地也是當地學生週間一同吃晚餐的空間,我們也一起加入他們的晚餐。(圖/五味屋提供)
整個班級朝向同一個方向緩行,前往服務單位。走路,給了同學從呼吸中調勻心性,以接地氣的姿態,迎接一天的服務(圖/方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