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家族110學年秋季第八週
2021 解析幾何 3
江昌倫
男孩來到我的面前:「老師,我知道自己不會之後,就很努力學習。為了確認自己會不會,我還有去教其他人。」他急切卻又委屈的語氣,如受傷的幼獸:「但是,我還是…」他手上握著那天的0分考卷,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張,也不是第二次了。
我懂得這樣努力過卻沒有「收穫」的沮喪:「那我們來看看你的卷子。」仔細檢查算式後,學生突然驚喜又羞赧地說:「啊,我把X與Y的變化量放錯位置了。」那瞬間,他彷彿從原本無所適從的沮喪裡回復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責。
我並不希望學生停留在自責,事實上,所有的情緒都妨礙清楚思考。因此這對話需要繼續:「知道必須X變化量得放在分母的原因嗎?」
「知道。」他有些猶豫地說。
「因為是斜率。」我用手指比出直角三角形的兩邊,從10年級談tan時的手勢。「嗯。」這次男孩的眼神透露了更為明確的知道。
幾天後,男孩有了些「成績上的回報」。我看見他的喜悅,縱使那分數並不亮眼,卻清楚地呈現了他努力後的「回報」: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回報」,有許多不同的層次。
解析幾何並不是來自天才的發明,笛卡爾從來不是才華橫溢的天才數學家。比起數學家,哲學家、神學家等等的稱呼更適合他,或者,我會以他自詡最重要的著作《談談方法》稱呼這位先生為「誠懇的實踐者。」
從開始到最後,只有全部過程都是正確的,方能導出正確的結果。這中間沒有幻想(當然歡迎創意的奇想!),只有一步步踏實的工作過程與結果(所有的奇想,都有其可以被物質化,寫下的思考歷程)。
努力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穫」,就應該檢視努力的歷程發生了甚麼問題。算式過程裡,有多少是沒有真正思考過的沒有生命的「背誦」,有多少是幻想的,和題目完全無關的苦工。如果我們誠實地去檢視這些過程,在這些過程裡會發現多少自己內在的慣性呢?那絕對不是「粗心」兩個字可以完全說明的。
「這就是我呀!」有個孩子說「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卻無法一路堅持到最後,算式寫到後來就自我懷疑,自亂陣腳。」
有些學生,根本沒仔細看題目在問甚麼,猛力地寫了一大堆毫無關係的算式,我很難說那是不努力的卷子,相對的,其實超級努力的,努力地往毫無關係的方向努力著。
有些學生,明明已經計算出了錯,算出許多過於複雜的數字:根號3位分數的X,Y座標點,卻仍然一股腦地往前走,沒有停下來檢視自己過去走過的足跡,何時已經誤入歧途,卻仍然憑著意志力猛衝。我很難說那是不努力的卷子,當看到那幾位學生答題到後來,披頭散髮,體力耗盡。
有些學生,英雄蓋世,天賦異稟,一看到珍奇異獸,就不顧安危地衝上前去,一路砍殺,一路追殺,一路猛衝,這種英才所在多有,體力渙散後,被小兵砍傷砍死的有之,四面楚歌,無顏對江東父老有之。你真的很難不在這樣的卷子前嘆息,嘆息這名英雄是在哪裡被塞壬Sirens的歌聲引誘而去,在時限到來前,奮戰至死。
一場測驗,一場場各自角力的劇場,宏偉史詩與滂沱大雨傾瀉而下於我眼前。我動容於這樣靈魂的奮鬥,義無反顧地,全力以赴地,就算是那些從開始就奮力跳向懸崖的,就算是那些從中途就誤入歧途的,就算是被奇珍異獸吸引而去的,這些「努力」都是美麗的,然而美麗也有層次。只祝福每次努力的過程裡,都從數學這面真實的鏡子裡對自己有更深更清楚的了解,讓生命的犧牲與努力更近於道,那麼相較於分數,這會是更為接近本質的「收穫」。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goo.gl/forms/SxbrU518MlbX4o4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