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班 111學年度秋季第二週
九年級海之聲—藝術史的學習旅程
2022.8.29~9.2
親愛的九年級爸爸媽媽:
收信平安!
本週,我們自遙遠黑暗的史前時代,走向了古典時期。從金字塔、古埃及的阿布辛貝神殿與古希臘的帕德嫩神殿到古羅馬的萬神殿……,孩子們發現每一棟宏偉建築當中的奧秘,隱藏著人類渴望與天神連結的力量,我們也設想「如果我是當時候的人」,當我走進這樣的空間時,我會是什麼樣的心境?我深刻記得,當我們講到古羅馬的「萬神殿」時,孩子們對那巨大的穹頂感到驚嘆,直徑達近十四層樓的大穹頂,是如何不用任何柱子支撐屹立千年呢?而穹頂中央九公尺的巨洞,又象徵著什麼?(圖一)
圖一:萬神殿中傾瀉而下的陽光
有孩子說道:「我覺得那像一盞聚光燈,打在我身上」、「現在的我走進去,會覺得有點尷尬,因為我就站在正中間被注目著」、「我會覺得很寧靜、神聖降臨的感覺」。
是呀!孩子們漸漸發現,古老的神殿形式逐漸改變,到了古羅馬時期,偌大的萬神殿,走進去卻沒有主神,沒有任何一尊示意人們膜拜的對象,那「我」究竟要遇見的是誰呢?帶著這樣的心情,孩子們為自己畫下一張萬神殿的臨摹,感受那束光帶來的「我站立在世界中心」的感受。
沿著建築的形式,本週我們也把目光拉回「人」身上。從古埃及壁畫的人像觀察與模仿,孩子們深刻感覺到古埃及人的莊嚴、神聖感,那無比僵硬豎直的身體肌肉,凝視遠方的眼神,使孩子們直呼「真是不自在的感受!」卻也道出古埃及人全然信仰天神力量的堅定。(圖二、三)
圖二、三:孩子們用身體親身模仿古埃及人像的姿態
我們看見歌頌青春,享受生命當下的古希臘人,如何讓人像趨向「自由」,全然舒展開來的肌肉線條,栩栩如生的運動者與諸神形象,用美好、比例精實的裸身獻給上天。孩子們閃爍著雙眼,這一尊尊數千年前的雕像如今依舊離我們如此接近,神話中的諸神不再遙遠,而是被賦予了凡人的姿態。
我們也對比了古埃及、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的雕像,從這三個時期的人像來探索「人跟神關係的轉變」,孩子驚喜的發現人與天雖如此靠近,卻一步步地追尋屬於自己的道路。如古埃及法老雕像背後紮實的背板,與一隻象徵天意的鳥,古埃及人全然的聽從天的旨意;古希臘以凡人之姿刻畫諸神;古羅馬則更為務實的刻畫帝王的英勇形象(圖四~六)。帶領孩子這一步步的觀察與堆疊,期待為即將到來的文藝復興紮下種子。
圖四~六:由左至右依序為古埃及雕像《孟卡拉與他的王后》、古希臘《擲鐵餅者》、古羅馬《奧古斯都全身像》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沉睡不醒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 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地間
冬天 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光芒
晨曦升起時 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時 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離開人間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化為千風》/ 譯:張桂娥
《化為千風》原為一首印地安的詩歌,一位印地安男子在妻子過世後,準備帶著兒子一同尋短,就在他整理抽屜時,發現妻子寫了一首詩,這名妻子在詩中提到自己將化作親人身邊的風,安慰親人別再佇立在墳前為她哭泣,強調自己並沒有離去,而是以另一種姿態繼續守護著家人。這名男子看了這首詩後,便打消尋短念頭。
隨著這首雋永的詩,我們本週走進早期基督教與黑暗動盪的歐洲中世紀,探看當時宗教藝術的誕生,感受「宗教」、「信仰」、「渴望」為人類帶來的力量。
雖然《化為千風》並非因宗教而生的詩作,但我們卻可以透過詩句感受那份「純然相信的精神」,而這份感動與宗教之於亂世時期帶給人們的觸動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我們與孩子透過宗教藝術,照見人類與信仰的連結,以及他們在黑暗中展現奮力追求光明的圖像。期待孩子們帶著這樣的心境遇見宗教藝術之美。
最後,藝術史的個人專題已展開初步工作,孩子們將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投入藝術工作與書面報告書寫。邀請爸爸媽媽給予支持與陪伴,並與孩子們共同營造合宜的工作空間。
同時留意孩子的作息,有品質的休息方能帶來良好的學習與看見。
期待與您們同在藝術中交織。
藝術史主帶老師
柔靜、念加謹書
20220904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goo.gl/forms/SxbrU518MlbX4o4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