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冬季 第三週

「如歌的行板」

 親愛的九年級爸爸媽媽:

「每篇好小說都是世界上的一個謎:因為總有我們不了解的事、無法抵達的所在,而這些都被封存在小說中,等著被誰揭開。」馬奎斯曾經這麼說過。

  一個好詩、一個好文本,總是一個謎;表面上讀來的簡單,細細琢磨背後卻有無限可能;表面上讀來的冷漠,背後可能是作者懷著深沈的關懷。作者與讀者,文本與賞析後的感受,總是互相牽連著。透過閱讀,透過課堂上更細緻地賞析,讓文本煥發出新的可能性,延續出新的生命力;而這生命力,僅屬於共同參與的這一群人。心不在焉地旁觀,則無法激盪起內心的同感;灌輸而來的筆記,亦毫無意義。唯有真實的共同努力、共同推進,才能享受到在最後抵達的那一刻,彼此的會心一笑,忍不住的想要為彼此鼓起掌來。

     這樣感動人心的時刻,在這個課堂裡,時不時地上演,振奮我們在其中的每一個人。

  這一週,我們讀亞弦的《如歌的行板》。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念誦方式—一個一個俯首在地,在被輕輕碰及的那一刻,起身、仰頭、發聲、律動,透過每一個存在,去帶領下一個啟動,最後共同韻律出一首詩的脈動;或者,群體一起舞動,互相眼神的交會、動作的交織,共同詮釋一首詩歌所要表達的內涵。

  我們繼續研讀小說文本。從字詞的精妙分析,到背後人性的刻劃,到作者的創作動機,青少年們可以走得更深入。

  最後,當我問出「是誰害死的孔乙己?」

     孩子們互相接力,說出他們的答案:

     --是丁舉人害死了他;是冷漠的民眾害死了他。

     --是封建科舉害死了他;是不合時宜的儒家制度害死了他。

     --是所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害死了他。

    

     「那麼,你覺得作者為何要創作這一篇小說?」

     兩個禮拜前,孩子們或許還會說,作者是為了要諷刺這樣一個無聊的小人物,但此刻,他們的答案更加清晰:

     「諷刺」「批判」「喚醒」!

  從文學史談到文學,還是從文學談到文學史,是我在課程設計中的不斷斟酌。但此刻,當孩子們自己說出了作者以諷刺和批判的方式,來喚醒人民;我們立刻連結到了另外一個時代—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啟蒙時代,正因為有啟蒙時代文人們的嬉笑怒罵,才有越來越多民眾的覺醒,也才帶來了革命的浪潮和新時代的來臨。那麼,我們當然也可以預測,此刻的魯迅和他的同伴們,勢必將改變此前的中國,而創造出隨之而來的五四運動,以及更多的未來。歷史總是不斷的迴旋與呼應,而作家們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除了解悶、愉悅之用途外,在時代的演變中,他們成為重要的見證者,成為時代的推手。

  當我們願意加入閱讀的行列,我們也在跟時代對話,也在見證時代,同時,我們也很可能可以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推手。閱讀不需要帶著崇高的使命感,但閱讀本身是充滿了意義的。

  最後,與您分享課堂上,在朗讀《如歌的行板》後,孩子們一人一句的創造,姑且命之為:「青少年之必要」。(在這樣的即興和和諧中,可以領略他們想要好好來創作的心意,也可以一窺他們此刻內在最潛意識的關切點。)

  「恐懼之必要、朋友之必要、安全之必要、娛樂之必要,

   了解自己之必要。

   誠實之必要、萬物之必要、小說之必要,

   活著最重要

   善惡之必要、做夢之必要、情感之必要,

   太陽之必要、謊言之必要、欺負人之必要,

   放鬆之必要、電影之必要,

   眺望遠方之必要

嘴砲、聊天、打屁與廢話之必要

   勇氣之必要、打球之必要,

期待與落空之必要

   寫功課之必要

   存在之必要

 

身為青少年必要不必要

   說不清道不明也得繼續下去

   未來在未來的路上

   現實在當下的每一刻

                                        九年級現代文學主課程 王新

                                              寫於2023/12/11 大雪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forms.gle/V1QaSeVuiHXQg5tR6

Previous
Previous

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夏季 第二週

Next
Next

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冬季 第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