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冬季 第一週

文學—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親愛的九年級爸媽:

     如那日班親會,與你們的分享,我非常享受於這一週與青少年們,在現代文學主課程中的相遇和激盪。

     如同一個好的文學作品,在完成的那一瞬間,是未完成的,翻開書頁的讀者,每一個都參與其中,透過閱讀,讓這一個作品繼續繁衍其生命的可能性。

     課堂也是。一個教學的歷程,老師在之前的所有預備,都只是完成了一半,進入課堂之後的相遇、彼此願意開放和投入的真誠、會生出許多的可能性來,讓每一堂課程,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生命。

     這一週以來,我們每一天都在課堂裡面,共同捏塑、共同編織,讓這一堂課程,成為在其中我們24個人的共同創作。

第一天, 我們透過共同帶來的現代文學書籍,翻閱、分享,看見文學的品質,文學對人的吸引,文學存在的意義。我很驚喜於孩子們脫 口而出的句彙,他們說好的文學,是「流暢的」「將人帶入其中的」,是「虛幻」卻也是「真實」的,是「貼近人心的」。

第二天, 我們全班分組分角色,朗讀了前一晚預習過的文本--《悲慘世界》之《沈淪》篇。透過彼此聲音的灌注,透過全體呼吸與共的聆聽,我們隨著主角,走進那個文本創作的場景,經驗一次一次的希望,和一次一次的失落。朗讀和聆聽,讓文本創造出迥異於獨自私密閱讀方式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要知道,古早以前,在人類普遍大量有機會接受識字教育之前,人類,正是以朗讀和聆聽來靠近文學的啊!而我,在我以說書人的角色開場之後,我感動於青少年們站到講台上(如臨舞台),投注於其上的尊敬和慎重。

     第三、第四天,我們進入了《沈淪》的賞析。帶著青少年們去經驗,一個好的文學創作者,他如何創造出靜態文學的鏡頭感,他如何架設他的視角,他又如何透過貼近生活的觀察、細緻的描繪與編織,讓虛構的人物和情節,真實地將我們吸入其中。

     在賞析的過程中,我一再地回到青少年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經驗,讓他們感同身受地去解構作品。文學,沒有標準答案。一再地強調,這些僅僅是老師的觀點,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我會為你讚歎。

     在賞析的過程中,我從帶領的角色,逐漸過渡到補充的角色,讓青少年成為主體,激發他們的感受力和思考力,激發他們表達的勇氣。我也欣慰地看到,從第一天到第二天,他們越來越有能力和敏銳度,看到這些文本之後隱藏的細節和寓意。而這樣如偵探家一般抽絲剝繭,如美食家一般地細嚼慢嚥,讓整個課堂洋溢在一種驚嘆的氛圍之中—「哇,作者怎麼會寫得這麼精彩!」「原來,好的文學作品經得起這樣的推敲琢磨!」

     而第五天,我們來到了現代詩的朗讀。我們在徐志摩的帶領中,經驗與康橋的揮別,看似輕卻又似生命難以承受之重。快速地分組、凝聚,快速地討論與感受。然後,再一次小組站上舞台,慎重地、感受彼此聲音的品質、感受彼此的呼與吸,去將那些凝練的文字,一字一字,用聲音傳送出去!

     有個青少年斷句地不同:「輕輕的我--來了」,而非我們一般認知的「輕輕的-我來了」,我們討論這樣的可能性,雖然他說他唸錯了,他的本意,仍然是「輕輕的-我來了」,但他也繼續發問:「老師,一首詩如何斷句,會有標準答案嗎?」你覺得呢?

     一篇好作品,在作家擱筆之時,是未完之時,讀者賦予其延續的生命;

     一首好詩,在詩人付梓之時,亦是未完之時,朗誦者當然也有其不同唸誦的可能性。這其後,是對時代背景的了解,是跨越時空與作者的握手相遇,是你自己想要向詩人致敬的心。

      萬事皆可為,端看你因何而為。

  青春期,是一個黯淡沈重的年紀,很多的茫然不知前途何往,很多的身體成長之尷尬和不可說,再來加一點學習、人際、情感的壓力,常常是雲淡風輕的憂愁,壓在心頭,卻又在不可控之時,一股無名之火,如火山突然迸發。人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生命哪個階段的愁,是可以輕薄看待的啊!

   而文學,如藝術,似無用之用,卻又最為大用,在這些不可名狀之時、那刻,熨貼他們,撫慰他們,激勵他們,知道大千世界,自己並不孤獨;知道前途茫茫,仍有希望在前方。

  這便是我個人的文學觀。也是我想要帶給你們的青少年們的致敬之禮。

  再次感恩,有這樣的相遇,共同徜徉在現代文學之海!

 

                                               現代文學主課老師 王新

                                                寫於 2023/11/26 小雪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forms.gle/V1QaSeVuiHXQg5tR6

Previous
Previous

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冬季 第三週

Next
Next

九年級班 112學年度秋季第三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