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班 111學年春季第七週

親愛的十年級爸爸媽媽和青少年:

  真高興我們一起走了一趟文明的旅程。

  第三週。我們從文藝復興,走進了台灣的曲折命運,走到了當代的銷煙。

  「在日出前的寂靜時刻,世界上幾乎不會有比在這裡踽踽而行的兩個人更孤單、更自足的吧。。。。。。然而,他們孤獨的旅程,絕非脫離於化外,而是北起白海,南達合恩角,南北半球人類活動交織大網的一部分。」

                              選自 哈代 《林中人》

  人類,原本是孤獨的,這個孤獨感好像是人類的宿命。於是人類發明了語言、人類擁有了火、人類從飄移不定的狩獵時代走進了群聚定居的農耕時代。人類,一直在探索如何擺脫這樣的孤獨感。

  人類族群不斷地拓展,形成了一張巨大的人與人的網絡。這個網絡,從最早的兩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的舊世界網路不斷地往外擴充,連接上了華夏文明網路,連接上了美洲網路,連接上了更多更多的偏遠、荒蕪之地。

  然而,人類真的因此,消融了那最深層的寂寞感嗎?

  我們看見了,人類在文藝復興之後,從對神的崇敬,走到了對科學的崇拜;從宗教情懷,走到了理性殿堂。可是,這樣的寂寞感,仍然沒有被消逝。

  人類,從食物的缺乏、疾病的威脅、自然災害的肆虐,走到了豐衣足食的現代,但人,卻發起了戰爭。我們曾經認為,全球性的烽煙戰爭,在七十年前就告一段落了。但烏俄戰爭,卻把全世界人民搖醒,讓我們看見,當人全然的活在理性殿堂、物質崇尚主義的時候,無所畏懼,是多麼可怕。

  而人,卻仍然是孤獨的。

  彷彿這一場文藝復興,尚未真正完成,還在等待下一場文藝復興,來完成人類的期待。彷彿人類,經歷了數千年,大千繁華,仍然踽踽獨行於那寂靜時刻,等待日出。

等待日出。

 如同洞穴中的祖先們,他們選擇了藝術,來留下當時他們的生活所思所感;如同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仰賴藝術,來療癒他們揮之不去的傷痕。

  此時此刻,在文明史的最後,除了我們仍然要探討:

  究竟,文明是什麼?

     文明,有生有滅嗎?

    文明,生生滅滅,對於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們還要問出:

     在文明的發展中,在那永遠難以填補的寂寞之中,藝術,可以帶來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們留給這堂課程,留給我們彼此。

  謝謝你們,我們共同在這堂課程中的學習!

 

                                           文明史教師 柔靜 王新

                                               2023/3/28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forms.gle/KT19DwcG816BdADHA

Previous
Previous

竹子班 111學年春季第八週

Next
Next

竹子班 111學年春季第六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