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家族111學年秋季第七週
十二年級爸爸媽媽:
收信平安!
數學主課程,至今已進行兩週。如大家所知的,因為孩子們山林課程的改變,這堂主課程,從三週延長到了五週。對於畏懼數學的青少年來講,聽到消息的當下,當然就是“唉唉叫”;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未嘗不是一個禮物。微積分的學習,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困難的,基礎的掌握非常之重要。所以多出來的這兩週,剛好可以接著上一季的數學主課--「圓錐曲線」開始,慢慢進入,從橢圓、雙曲線到拋物線,從而完成了三種不同規律的曲線的介紹,再進入整合性的數學課程—微積分。
在這單元裡,我們重現了早期幾何學家阿波羅尼奧斯所發現的三種規律曲線,都可以透過平面與圓錐相截的截痕而得到。除了講述這些曲線的幾何定義外,也藉由丹德林球證明其和幾何定義相等,並透過證明來確認這三種曲線的焦點光學性質,讓同學對圓錐曲線的認識,除了方程式的計算之外,也能了解在各領域,比如建築、醫學、科學、生活上的各個應用。
結束了平面上的曲線,我們關注的點從靜態的形狀和模式,進入到變動的物體或現象,此時我們觀察的是變化,特別是相對變化,例如速度就是距離和時間的相對變化。為了描述變化,微積分的單元從介紹變數開始,並透過函數來描述變數彼此之間的關係。
那麼,這些學習,對於生活有意義嗎?--我在第一堂課的時候,就有青少年拋出了這個問題。--“老師,我們學習這些到底有什麼用?”當然有用!
雖然學習本身就是樂趣,學習數學本身培養了孩子們的邏輯性、整體思維,不一定要看得見的有用才需要學習。但微積分確實是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比如溫度的變化、睡眠的模式、音量的大小、電磁波的傳遞,都可以用函數模型來表示。讓同學理解函數不僅僅是數學表達式,而是每天觸手可及的。
我們以睡眠為例,就像大家所知道的,睡眠其實並不是一覺到天亮,而是有分不同階段的週期循環,這些週期就可以用三角函數的餘弦型態來表示。我打趣地讓孩子自己實驗,什麼時間點起床會是最有精神的;而為了引入變化,我們從沖好的熱咖啡談起,我們都知道將熱咖啡放在室溫下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接近室溫,但其實它又是另一個函數型態-指數函數。我讓孩子將重點放在觀察溫度的變化,計算出每單位時間咖啡的溫度是怎麼變化的。將這些變化後的溫度畫出來,並引導他們去了解--其實變化本身也在變化,也就是每單位時間溫度下降的幅度是不一樣的。
本週,在正式進入到微積分的定義前,我藉由這些生活中可觸及的例子,讓學生透過先實作式的觀察變化,並回顧無限小量的變化所造成的相對應變化的意義;然後將抽象的變化,以具象的圖形畫出來,並從中觀察到變化本身的速度其實也在變化。而微積分就是來分析並理解這些變化的工具。有了這些認識,下週他們將進入微分和導數的學習。
以上,分享給爸爸媽媽!
微積分主課程老師 翁先弘
2022/10/10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goo.gl/forms/SxbrU518MlbX4o4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