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級班 110學年夏季第二週
2022年夏季 十年級文明史
親愛的十年級同學、爸爸媽媽:
收信平安!
文明史旅程的第二週,我們在讀書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鍛鍊。運用團體工作的模式,各組閱讀後提出摘要,共同比較、討論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如:「死亡觀」在不同文明上有何異同?其中,我們更練習以表格條列的方式分析各個段落的大意與起、承、轉、合,以及作者的觀點、自己的提問、線性時間軸等,更清明的鍛鍊理性分析的能力。各組的呈現方式都略有不同,有些是將大意條列摘要化,有些則是以強力的比較對照去構築與精煉出閱讀精華。(各組分析成果請見下圖)
文明史的主課程重點不僅僅是歷史,當中我們更朝向強化孩子對觀點分化與區辨的能力,如實的把不同觀點呈現與對照。孩子們要學習盡量保持中立與客觀,而在無數次往復的比較對照後,也鼓勵自己出現內在「啊哈!(A-HA!)」的領悟經驗,催化出有意識的真正問題。我們也為了幫助同學們的讀書更流暢,教師群針對《美的曙光》各章提出一些對應的問題,激發同學們讀書的不同視角,鼓勵你們讀書時帶著更醒覺的意識。
回顧這一週,我們以超光速穿越時空,探索了幾種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古文明。有南美洲的馬雅古文明、約旦的佩特拉古城遺跡、中國四川的三星堆文明,再從米諾斯文明、伊里亞德到奧德賽的文字、荷馬史詩,同時呼應了邁錫尼與克里特文明,證明荷馬史詩中所寫的故事,真實的出現在古文明當中。那麼,荷馬是誰?他真有其人嗎?他是詩人還是一個團體,抑或是傳奇人物?他扮演著神話的傳遞者,而這些神話似乎都真的在古文明發生過,神話難道不僅僅是荒誕不羈的神仙話語嗎?神話是歷史嗎?神話若也是歷史的一部分,那真正的歷史又是什麼呢?我們持續帶著探問,發現神話似乎早已預言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揭示了生命的雛形。我們在文明史的課程中一點一滴的撥開神話的面紗,找尋神話真實存在於世界上的證據。
我們本週也特別分享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與非洲布須曼部落的音樂交流饗宴,看到馬友友以平等且真誠的心向部落學習音樂,當時已經世界知名的他,在面對部落的孩子、老師與同輩族人的訪問上,雖然語言不通,但音樂無國界,他用音樂跨越族群與隔閡,用開放的心超越了限制。雖然部落蠻荒原始,但在馬友友眼中卻是創新與學習,他看到的是文化交融,且親身示範了如何不帶著任何偏見地去學習。我們一起向馬友友學習向多元文化及少數民族開放的學習勇氣與行動。
在看見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交換後,我們一起將視角拉回台灣,指認在各時期的世界古地圖中,台灣出現在哪個位置?台灣何其渺小、不起眼,但是竟有歷史學家以及台灣古文明考古學家——何顯榮教授指出,台灣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古文明的起源和亞特蘭提斯的遺址,台灣真的是聖經裡那最後的諾亞方舟、人類僅存的希望發源地嗎?我們一起去找答案、找證據去討論,例如柏拉圖與梭倫對於亞特蘭提斯的十六項線索(如以下條列),我們在課堂中一起討論了台灣符合哪些特徵,這當中當然還有很多不解之謎等待後人持續推敲與研究。
一、存在於西元前九五六○年。
二、太陽運行軌道陡然轉變。
三、發生毀滅性的地震。
四、淹沒全球的大洪水。
五、為一個大型島嶼。
六、面積大於利比亞與亞洲總和。
七、高於海平面。
八、有無數的高山。
九、聳立於海洋的陡峭山崖。
十、周圍環繞其他島嶼。
十一、豐饒的礦產。
十二、住在已知的世界邊緣。
十三、在大西洋遠方的一點上。
十四、「真正大陸」完全環繞著「真實海洋」。
十五、位於「真實海洋」中。
十六、地中海只是真實海洋的一個海灣。
我們也一起回顧了齊柏林先生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在他往生後,他的兒子為了激勵台灣人,重新剪輯拍攝,用美麗俯瞰的角度重新看待台灣,延續齊柏林先生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深愛。但台灣從主體性來看,我們又如何看到台灣的生命體、物質體與古文明的關係呢?宜玲在課堂上分析了六大論點(如以下條列),分別從景觀、地質、物種……等面去「重新看見台灣」。
1. 她雖小又大|雖然土地面積小,但是物種豐富。
台灣的物種是每個平均國家的100倍,理應是大國的規模。
2. 她雖年輕又古老|雖然土地年輕,但是卻有古老的物種。
板塊浮出海平面上僅四萬多年,但卻擁有古老生物的祖先遺蹟,特有種畫眉鳥、櫻花鉤吻鮭……,這些都是冰河時期的生物。台灣經過四次冰河期沉了又浮、沉了又浮,最後一次浮出是四萬年前,但沒想到很多動物植物的祖先在台灣
3. 她既少又多|雖然土地面積少,但是高山卻很多。
台灣有258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在小面積裡面擁有密集的高山
4. 她既富又貧|雖然台灣的降雨量是全世界的兩倍,但因地質地形留不住水,水資源反而變成問題。
5. 她既近又異|雖然台灣土地面積小,但是卻擁有豐富的氣候變化。
從阿里山腳到山頂,可以看到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與寒帶的氣候變化
6. 她又美又醜|雖然台灣生態豐富,但是卻因為人為因素讓台灣變得醜陋。
隔天,沿著齊柏林先生的影片,我們也針對台灣「美麗背後的沈痛呼求」探問「當我們將台灣之美視為理所當然,還會剩下什麼?」,我們回看台灣每逢雨季來臨,山區的土石流問題不斷浮現,惡劣的極端氣候變遷下,你我都是共犯結構,都得一起面對這些生態浩劫與人們製造出來的問題。
而人類一切文明的起源,又是如何開始的呢?
我們帶著這樣的探問,從各民族中古老的「創世紀」探索「神話與文明」的關係。似乎那遠古的創世神話以一縷絲聯繫著你我,至今仍在我們的血液與靈魂中閃爍著當時的記憶。那是什麼樣的記憶?從一陣混屯與黑暗中,一道光與力量乍然出現,開天闢地,人類悠然的立於大地之上;有趣的是,當世界發展到極致後,近乎每個創世神話都有著「大天災、大地震與洪水」的橋段,又一次的經歷了毀滅而重生,「大洪水」是不是意味著人類的內在心魂渴望新的次序與重建呢?
宜玲分享,每個文明消失前都可能發生過大洪水或大地震,如台灣曾發生的九二一地震,宜玲當年身為協助賑災療癒的帶團老師,我幫助災後症候群的孩子演出的戲劇當中,發現孩子們竟然不約而同地安排了大洪水的橋段,並且邀請我成為他們的「解救女神」。這難道是人類共同的記憶與集體潛意識的原型嗎?文明的興衰都是因為人為與天然災害,而毀壞之前常有戰爭發生,古代有古希臘、古羅馬亞歷山大的戰爭,現在則有烏俄戰爭的延燒。我們探問戰爭帶來破壞與毀滅、傷亡、苦難;但相對的,戰爭也帶來另一種交流與交換,以及一種促進文明演進的手段,如文明發展、科技交通、武器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商業行為的交流等。
文明史課程已經進入最後一週,教師群不斷在催化團體與個人專題的題目,提醒同學找尋題材要「小題大作」,因此在課程安排上,也刻意將可能的題目融合在課程中的討論與問題裡,等待同學去發現與發酵。
而在寫作方面,每一位同學在閱讀寫作上都各自有了不同的突破,且看得出來是正在奮鬥著,文末附件將附上念加老師過去的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期望可以激發同學不同的視野與共感。
最後,謝謝爸爸媽媽在課程中默默地支持著孩子們,透過每週的海之聲,除了是與您們連結,更是與孩子們共同回顧一週的學習。往後的海之聲內容,宜玲與教師群期待可以與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共同分享,因此,還請家長們閱讀後,將本信件印出給孩子分享。
最後,我們用這首《聖方濟和平祈禱詞》,獻給正在經歷苦難、戰爭與疫情的人祈福。
謝謝您在這段旅程裡面一起跟我們同在。
末了
敬祝平安
宜玲與文明史教師群
2022.5.15
附件一
給親愛的十年級,
之前聽完宜玲校長分享讀書的方法,讓我想起,我之前也是這樣讀書的耶!但是我是過了很久之後才發現可以這樣做,我雖然現在是老師,但我不說應該沒人會知道我以前國中成績有多差,雖然我是很努力的,但怎麼樣就是讀不好,我曾經還寫過一封信問過我的國中導師,我問她為何我這麼努力的讀書但我每次都還是考不好?這問題真的讓我很困擾,到高中漸漸找到讀書的方法後成績有比較好一點,但又因為一些原因在考大學的統測又失敗,考上一間自己不滿意的學校,讀完研究所準備考教師資格檢定考,我才認真意識到我真的覺得自己比別人笨好多,我需要花比多好幾倍的時間來讀懂別人可能聽過一次看過一次就能懂的東西,我真的很困擾、又氣餒,但我又是一個很不容易放棄的人,要我放棄一件事比不放棄還難。
因此我決定重新開始,一切重來!把自己當作一個傻子,一句一句唸出來,讓我知道自己在看什麼、讀什麼,曾經我也都是用眼睛看過就過去了,有一次真的是讀了一整天的書,我媽問我,啊你讀這麼久,到底讀了什麼?我想把我剛剛看到的東西告訴她,當時只想對他證明我真的很認真,才發現我完全講不出來,感覺頭腦裡有一些東西,但剛剛到底讀到什麼?才意識到自己看了但根本沒看懂。
我承認我是一個很慢的人,各位十年級的孩子,你們的理解能力可能都還比我好,但我試著調整我的讀書方法,改變習慣,我開始有不一樣的人生,若我因為氣餒、自我放棄,可能現在的我就沒辦法在這裡和你們分享我自己。
而我做了哪些事呢?
我清楚的唸出我讀到的,很有意識的讓我的聲音傳入耳朵,一邊唸一邊聽,也要進入腦袋,思考他在講什麼?不斷問自己,我聽得懂他在說什麼嗎?如何檢驗我知道他在說什麼?就是用自己消化過後的話表達出來,你能說給自己聽,也可以說給你的親朋好友聽,看他們能不能清楚接收到你想傳達的意思,再來就是將你剛剛說的話,有條理的寫下來。
我還會做一件事,將我的問題或是我看不懂的地方寫下來,我當時是寫在便條紙,貼在牆壁上,我現在能替自己解答,就寫下暫時的想法,或是寫下我是如何在思考這個問題的,之後就不理它了,先貼在牆上,過幾天、甚至幾個月,過陣子再來看這些問題,你是否能有答案了?或是有別的思考脈絡?
因為我們過了一些時間,這過程也閱讀更多其他東西,你會帶著一個新的眼睛去看同一個舊問題,因此你可能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或是觀點。
這樣的學習雖然慢,但這是唯一能確定自己有讀懂了的方法,最笨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看著你們上課,我認為你們都比我還聰明的!很多人對於同一件事都有自己的感受跟觀點,老實說我是很佩服你們的,但我們現在更要練習的是,將你們的想法進一步深入的理解、思考跟書寫。
從我一直困擾著我怎麼都不會讀書,到我意識到原來我都沒有理解,國中到研究所的過程,曾經向老師求救,但沒有得到協助,我花了這麼久的時間,看著現在的你們,我們都很希望能幫助正在困擾的你們,不要像我一樣痛苦、困擾這麼久,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時常沒有自信的自己。
我相信若你們願意試試看,一起從這笨方法慢慢練習,像校長說的,老實的讀書,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好好的讀,小小的一步卻會有很大的跨越,我現在也和你們一樣,用一樣的方法在讀書,所以還在用笨方法讀書的你們,你們並不孤單,我們一起努力吧!😊
念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