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班 112學年夏季 第七週

〈俠研究〉第一週                                                 江昌倫

西方的騎士曾經是職業,但東方的俠「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若存在的話,那會像是俠盜羅賓漢的存在。

    「你有過所謂俠的行動嗎?」我問。

    司馬遷於〈遊俠列傳〉說:「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守信,不顧個人安危,拯救他人於危難,能犧牲自己,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俠美好的內在品質,在七世紀李白的〈俠客行〉,在戲劇「火神的眼淚」,在千古之後仍能被我們所辨認而共鳴。那麼,司馬遷曾感嘆的「俠不軌於正義,以武犯禁」呢?這些內在品質和外在行動的不平衡是否也同時存在於現代社會呢?這些俠,有著為了人民福祉的特質,但這樣的內在品質與行動,與政府或是說法律的關係是甚麼?

    黑人政治家Dr. William J. Barber II的“The Third Reconstruction” (《第三次重建》)談到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建,為南北戰爭後,分離又平等的奇怪現象。世界歷史上,由馬丁路德‧金恩與聖雄甘地以公民不服從運動反抗法律不公的第二次重建,改變了許多不公不義的法律制度,然而馬丁路德‧金恩更在意的是 “What if we make all the legal reforms, but haven’t shifted the deeper values? What will all the laws in the world do if we don’t have that attitude? The laws on their own are not sustainable.”如果完成了這些立法,卻沒有相應的內在態度的轉化呢?那這些外在的規則,也是無法永續存在的。
     當然我們所生活的台灣是好的,但應該不是看到許多不公不義之事時,想著還好我住在台灣。從《正義,是一場思辨之旅》此書的討論,我們經過2004年颶風風災,2008年金融危機紓困貸款等等事件的政治經濟哲學討論:「把自己對於正義的觀點付諸審慎的檢驗---找出自己抱持甚麼想法,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並從台灣疫情的紓困貸款、大學入學制度、繁星計畫等與學生切身相關的社會制度討論,探問我們是否有可能,有更好的社會組織,能讓人的良善,內在好的品質能夠發揮出來呢?
    同時,我們也使用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閱讀上。杜十娘從小被賣在青樓裡的遭遇,所謂奴隸制度,至少我們所在的台灣,法律是禁止的,也可能已經沒有這樣的狀況,那在世界上還有嗎?(有些地方還是有類似的狀況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488169/%E3%80%90BBC%E6%8F%AD%E7%A7%98%E3%80%91%E5%AD%9F%E5%8A%A0%E6%8B%89%E5%90%88%E6%B3%95%E5%A6%93%E9%99%A2%E6%88%90%E5%A5%B3%E7%AB%A5%E7%85%89%E7%8D%84%E3%80%807%E6%AD%B2%E9%9B%9B%E5%A6%93%E8%A2%AB%E8%BF%AB%E7%95%B6%E6%80%A7%E5%A5%B4%E6%97%A5%E8%B3%BA72%E6%B8%AF%E5%85%83)。雖然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已經沒有這樣的情形,但是把人當作工具或手段來對待的方式,仍處處可見。比如說天災時哄抬的物價,比如說代理孕母的爭議等等。請注意這些問題都與錢有關。
    杜十娘對這些金銀珠寶是不屑一顧的,我們看到杜十娘把這些金銀財寶拿出來擲入水裡時,有種對李甲的不屑,對孫富的憤恨,我們對杜十娘感覺到可惜,可惜的不是那些丟入水裡的金銀財寶(應該不是吧),我們可惜的是人可不可以真的被看見其靈魂的本質。

家長回響:高中部: https://forms.gle/KT19DwcG816BdADHA

Previous
Previous

2024.10.14 秋季第八週

Next
Next

竹林班 112學年夏季 第五週